首页

帆布鞋fj吐奶

时间:2025-05-25 12:44:00 作者:闽南百年龙舟钉造技艺焕新生 浏览量:42781

  中新网漳州5月24日电 (廖珍妹)素有“闽南水乡”之美称的福建漳州市龙海区,地处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的出海口,水系发达,“五月男人都在疯狂划龙舟”俗语在当地广为流传,生动地形容龙舟季闽南男儿对民俗活动赛龙舟的热爱和传承。

  5月21日至25日,2025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暨漳州“龙江岁月杯”传统龙舟邀请赛在漳州高新区举行,漳州15支参赛队伍正劈波斩浪,上演巅峰对决。此次赛事所用龙舟,正是来自龙海区的造船世家吴福来、吴福宁两兄弟所造。

5月10日下午,福建漳州龙舟钉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吴福来正在制作新的龙舟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九龙江流域河网纵横,当地的生产、生活与舟船结下不解之缘,每年农历举行“五月扒龙船”传统民俗,该活动已延续六百多年。龙海区造船业应运而生,如今龙舟钉造技艺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52岁的吴福来为这一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。

  “以船会友,赛龙舟让人快乐、让人振奋和团结……”近日,吴福来受访介绍这一传承百年的技艺与闽南端午文化的激情交融。

  “民众对民俗活动愈加重视,当地龙舟赛越办越多,参与人数逐年攀升。”吴福来介绍,找他们家制造的龙舟长度也越来越长。

  “改革开放前,我们造的龙舟约15米,后加到20多米,这几年甚至加到30多米,我做过最长的龙舟达36米,可容纳90人同时划。”吴福来介绍,龙舟制造经费均由村庄自发捐款而来,近年来捐款金额有增不减。在他看来,这一充满激情与拼搏的民俗活动日渐盛行,与当地民众经济水平提高有关。

5月10日上午,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为吴福来新造的3条龙舟举行吉水仪式,图为当地村民们将其中一条新龙舟推入水中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一条传统龙舟要经过选材、开锯木、安底起底、做大坡、安肋骨、涂漆、请船下水等10余道工序才能诞生,少则一周,多则半月。在选材方面,福建杉木韧性好,纤维密度高,水中浮力大,很适合做龙舟。吴福来指出,用料和工艺直接影响行驶速度,需非常谨慎;而龙海的龙舟未安装龙头,只为适应水乡河道狭小、小桥多的特点。

  最后一道工序“请船下水”,当地会举行新造龙舟吉水仪式。进献贡品、祭拜祖庙、敲锣打鼓、鞭炮齐鸣……仪式庄重又热闹,岸边则挤满赶来一睹新龙舟风采的民众。吴福来会为新龙舟“点眼”,赋予其生命。“我们这一派龙舟用鹰眼,形状如三角形,寓意龙舟如鹰一样行得快、看得远。”

  闽南地区龙舟竞渡时间跨度较长。据吴福来介绍,龙海区最早农历四月初一开始组队训练,最迟赛到农历五月二十才结束。

5月10日,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村民在水中划着刚入水的新龙舟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吴福来表示,赛龙舟这一水上运动是闽南“爱拼才会赢”精神的生动体现,也寄托风调雨顺、添丁发财的美好愿望。

  吴福来的龙舟目前供应漳州、厦门、泉州、广东潮汕,他和徒弟们一年可建造20艘左右,在订单高峰期常起早贪黑工作才能按时交付。他介绍,民间对赛龙舟的热爱推动了龙舟钉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。

  “市场需要更强竞赛性能的龙舟,且对美观度也越发重视,以前只需简单上色,现在需请专业人员描绘。”吴福来表示,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,传承千年的龙舟破浪向前,生生不息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收藏美好!当汉字与春天不期而遇

为了营造多肉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,设计人员在屋顶设计了一套高效的排水系统、养护系统。这一创新的绿色空间展示了园艺艺术的魅力,表现了城市绿化的新创意。(陈选斌 吕杨)

长三角铁路元宵节预计发送旅客249万人次

为打造能经受极端场景考验的可靠品质,OPPO Watch X的表身采用一体锻压精钢材质,并对每一个按键、每一个开孔都进行特殊加强。这款手表还通过了16项严苛的军规测试,在户外高温、严寒、水浸、跌落冲击等恶劣环境下,都能够成为你可靠的伴侣。

第八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盐亭开幕

当日,静安区生态环境局在现场发起倡导绿色生活的咖啡渣回收、咖啡杯专用回收等“无废”行动,将“无废城市”理念与咖啡文化相结合,实现了以静安咖啡文化节作为平台的跨部门资源共享、联动共推。

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秀会落幕 台青获“最佳新秀”

据海南方面反馈,目前清单在海南实施情况整体良好,在金融、交通运输、法律服务、自然人职业资格等多个领域已取得了实际开放成效。在金融领域,外籍人士已可在海南开设证券账户参与交易,已有证券公司聘请外籍证券分析师开展证券交易咨询业务。在交通运输领域,多艘来自境外的游艇可以自由进出海南的港口,不再强制要求向我国的引航机构申请引航。在法律服务领域,已有海南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,提供外国法律咨询服务。在自然人职业资格领域,已有境外个人申请参加执业兽医等资格考试。

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源

山东省作协副主席、《山东文学》主编刘玉栋认为,《极顶》是一部突破之作。小说以泰山林业工人为主角,成功塑造了两代护林人禹奕泽和老炮台的典型形象,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。作品不仅主题鲜明,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心灵的救赎。此外,《极顶》还传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的传承与保护,具有深刻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意义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